3月7日,蛇年債券市場將如何表現,“低波紅利”未來是否仍有挖掘空間?知名基金躺贏派研究員對話上銀基金知名基金經理陳芳菲為您解析
對於如何平衡短期流動性與長期收益目標,陳芳菲表示,短期流動性管理需要構建“防禦層”,她會通過流動性壓力測試,配置適當比例的高流動性資產,例如活躍的利率債。而長期收益目標的實現則需要維持“進攻層”,例如配置長久期利率債和可轉債等資產。她通常通過監測流動性預警指標和管理負債端,靈活平衡短期與長期目標。
她指出,近期債市出現了一些新變化:非銀機構的杠杆水平普遍較低,正回購規模已降至2019年的水平。因此,盡管債市出現回調,但並未對債券基金的流動性造成衝擊。事實上,2月這波債市下跌並未引發大麵積贖回,反而吸引了許多配置型機構入市。畢竟“一年之計在於春”,對於銀行、保險等債券市場的主要參與機構來說,當前考慮更多的是何時進行配置,而不是何時撤出。大家都希望盡早完成今年的收益目標。
陳芳菲還提到,她所管理的利率債基金,目前規模較去年底還增加了不少。